█ 白酒风味概念与演变的背景
白酒风味的概念
按照国家标准《白酒感官品评导则》中的定义,白酒的风味是品尝过程中香气、口味和口感等刺激产生的综合感觉。
简而言之,风味是人对白酒等食物的—种自我感觉,包括食物入口前昂腔嗅闻到的香气,入口后给予口腔的味感、触感、温度感等各种综合感觉。
风味常带有个人、地区、时代等特征,风味的变化和演变也会遵循相应原则。
时代原则。消费者对酒的偏好从单纯的“香大劲猛”,到如今的追求复合香气,强调饮后感觉,这种需求总是带有时代的印记。
地域原则。—方水土养—方人,—方人喝—方美酒,故乡的味道总是引人遐想,使人怀念。白酒的风味偏好呈现地域性特点,为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域消费者的风味偏好,促成了白酒风味的地域差异。
个体原则。部分消费者购买白酒不再只是满足对物的需求,而是看重商品的个性特征,希望通过消费来展示自我,达到精神上的满足。因此,当下白酒风味变化很大程度上源于酒类消费的个性化,源自千对消费个体的尊重。
█ 白酒风味整体趋势
白酒风味变迁和发展,根本在于消费者和市场需求的变化。当前白酒消费市场具有新的特点,消费者呈现出更加个性化与多元化的消费观,品质消费成为大势所趋,消费需求也从“有酒喝”,向“喝好酒、喝名酒、喝老酒”转变。
据此,白酒风味的整体趋势方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。
高度注重消费体感
从白酒供应与需求的关系角度看,先后经历了“缺酒喝、有酒喝和选酒喝”三个阶段。在缺酒喝的时代,风味并不是大家关注的重点,酒的数量和酒精度才是关键。当人们从缺酒喝进入了有酒喝的时代,风味成分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,消费者开始注重所喝酒的香气和口味。
如今,消费市场不缺酒,但长期缺好酒,人们进入选酒喝的时代。消费者注重香与味的同时,更关注饮后感受, “三碗不过岗”的饮后需求已成过去,“不上头、不口干、醉的慢、饮后醒得快”的舒适饮酒体验成为消费者的追求。选酒喝的时代,消费者对风味的追求是香感、味感、体感和愉悦感的四感合一,这也是当前白酒企业希望实现的风味目标。
白酒风味不断细分
白酒风味细分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显著趋势,这一变化反映了市场对产品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的日益增长。
传统的白酒香型体系,虽然为品类划分提供了清晰的框架,但已经难以完全覆盖消费者对风味体验的多元化需求。风味细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逐渐兴起,成为行业创新和品牌差异化的重要方向。
具体来说,各香型的白酒企业在细分中呈现出更为精致的风味特点。例如,浓香型白酒不仅局限于单纯向消费者传递浓香的风味,还进—步细分出绵柔(洋河)、柔雅(叙府)、和润(全兴)、陈雅(沙城)等多种风格,以适应不同消费场景和口感偏好。同样,酱香型白酒也在走浓香型白酒走过的路,不断衍生出清雅酱香(今世缘)、绵柔酱香(贵酒)等新风味,进—步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。
白酒风味持续融合
白酒风味融合是当前白酒行业发展的另—显著趋势,与风味细分相辅相成,共同推动了白酒品质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。
相比于风味细分专注于精细化和个性化,风味融合更加强调不同风格间的协同互补,既延续了传统,又探索了创新,不过其最终目标也在于实现风味的差异化。
白酒风味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。
一是相同香型不同产区风味的融合互补,风味融合首要表现在同一香型的不同产区间风味的互补与整合。白酒因地域环境和酿造条件的差异,即使同属一种香型,不同产区也会呈现截然不同的风味特点。
二是不同香型酿造工艺和风味的深度融合,这种融合突破了传统香型的界限,通过结合多种工艺优势,创造出全新的香型和风味。金种子的馥合香便是一种典型代表。
三是利用勾调实现风味的兼有融合,通过将不同香型基酒进行科学比例的勾调,创造出更为丰富、和谐的酒体。这种“大兼香”模式不仅强调了香型之间的互补性,也极大地提升了白酒的适饮性和市场接受度。
风味与健康双导向
关于未来食品发展的方向,北京工商大学原校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曾表示,其应该是风味导向、健康导向或者风味健康双导向